搜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补短板”是食品行业的硬任务

头像
2020-06-29 06:20 / 187浏览 / ©中国食品报网
关注

本报评论员  刘  彤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把补短板作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补短板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也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聚焦点,实施精准攻坚的着力点。我国食品行业已跨过高投入、高增长的历史阶段,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主要以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为重点,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完成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变。所以,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等着我们来补齐、补强。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需要补齐食品消费升级治理短板。互联网时代,食品监管不仅要在技术上更新换代,更要在治理思维上跟上潮流,方能让消费者香在舌头、甜在心头。食品消费转型升级,需要食品监管同频共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去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细化并严格落实新食品安全法,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可操作性。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条例》能否落实到位,能够直接体现“四个最严”。例如严把信息发布源头关,维护行业良性发展。近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非专业机构,动辄发布一些不科学的测评报告,损害了依法依规生产经营食品企业的利益。《条例》明确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相关法律责任,设立了发布食品安全检验信息、做出评价结论的门槛,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出具的食品检验信息。这有利于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推动食品行业良性发展,同时避免消费者被误导。伴随网红食品成为消费新时尚,频发的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2019中国网红食品市场大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食品类商品网上销售额累计增长22.0%。据预测,2020年我国食品网上零售额增长将达到37.3%。一些食品在网络推广中,借由口口相传、人人转发而获得迅速传播成为“网红食品”。“网红品牌”的迅速成长,契合了市场或消费者的某种需求,辅之以适宜有效的宣传策略和路径,品牌的推广效应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铺开。不过目前,网红食品由于其特殊的售卖渠道,造成监管部门存在执法难点。所以必须完善监管机制,明确网售食品等非传统食品经营行为的各方责任和监管方式。加强定期抽检和随机检查,督促网络平台和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对网络销售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重拳出击,严格查处“刷单”“假评论”等行为,以“最严格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需要补齐食品产业链安全短板。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已从大规模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安全建设,进入更完善、细致的法规体系建设及治理源头污染、严打假冒伪劣产品的攻坚期。食品企业应强化产业链安全的建设,确保产品来源安全、可溯;产品链条清晰,对风险可防可控。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商等网络销售渠道快速成长,诸多食品“有品牌、无工厂”,对产业链安全建设空心化,食品欺诈问题多有发生。产业链安全建设与环保,将成为决定网络销售食品能走多远的关键制约因素,也将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的新热点。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的关注点,正从对某个企业产品的安全与否,延伸到对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中,各方更加透明、协调、严谨、自律的作为,并进而转向对保护消费者与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的探求,共同补齐食品产业链安全短板。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需要补齐食育短板。与“食”相关的教育活动,在培养国民身心健康,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食育”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但在我国“食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待形成科学共识。食育是贯穿人一生的素质教育,儿童与青少年是食育的重点人群。食育是传授食品科学知识,传播饮食文化,使公众养成健康饮食观念和行为的教育。它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最终达成科学认知、合理膳食、品鉴知礼、传承文化的教育目的。同时,开展中国特色食育符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要求,也是对公众科普的有效补充。食育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其中立法是根本。食育体系的建设应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政府、学界、产业、媒体、公众需多方联动。同时,应面向各年龄段开展食育,以兴趣为导向,重点面向处于行为和习惯养成重要时期的儿童、青少年。通过启蒙一个孩子来辐射带动整个家庭和社会,逐步推进针对成年人、老年人的食育。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道德经》早就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我国食品安全的风险永远存在,食品消费的转型升级可能随时发生,面对变幻莫测的舌尖风潮,我们始终不应放手的,是找准补短板的方向,明晰补短板的任务,抓住补短板的重点,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


       《中国食品报》(2020年6月29日 01版)

(责编:罗晨)


作者:佚名

本站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昊图食品网之意见及观点。